你不要痛

兒童在多語環境中成長的語言發展:以宜嘉為例

🌻🌻

jjjjybm:

 


    宜嘉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兩人都是能說中英韓日等多種語言的多語偶像,粉絲佩服之餘或許還有些小嫉妒,怎麼爸媽就沒給我那個環境讓我自然會說那麼多語言呢?要是以後我把孩子送出國或讓他上國際學校是不是就能讓他像宜嘉一樣輕輕鬆鬆精通多國語言了呢?由於姨母是多語教育專業出身,今天就稍稍科普一下幼兒多語教育的一些小知識,希望大家能對於在多語環境中成長這件事有更深的理解認識。然後姨母是個CP寫手,所以難免會以CP角度分析宜嘉兩人的語言運用及其能力,有CP描述部分會標注,請自行跳過~真的完全無法接受那就趕快關閉視窗拉黑姨母,不要再留言叫我撤tag了我不會撤的哈哈哈哈~


 




 


     那麼進入正題,在多語環境下成長究竟是什麼感覺呢?姨母本身是在成年後才學習第二第三語言,所以無法以主觀經驗告訴各位那是什麼感覺,但是綜合多語教育學者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在多語環境下成長的兒童,絕對不是自然而然的就能夠「精通」所接觸到的各種語言。這裡所講的「精通」除了聽說讀寫能力達到同齡母語話者同等標準以外,還包括了語彙量和認知語言能力的發展程度。首先必須澄清一項很多人對於語言的迷思,那就是「語言只是一種溝通的道具」。其實人類一切思考與自我認知的基礎都來自語言,而人類的語言能力又可以分為「生活語言能力(Basic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和「學習語言能力(Cognitive/Academic Language Proficiency)」(Cummins 1984)。「生活語言能力」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語言能力,主要在家庭和一般生活中習得,這項能力比較能夠自然而然學會,也就是在生活中別人問你什麼你知道要怎麼回答,也能夠用語言表達一些簡單的概念,比如「我餓了/累了/這裡疼那裡痛/這東西很好吃我想再吃點…」「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諸如此類。「學習語言能力」則是另一種完全截然不同的能力,它是我們用來學習、認知並解釋各種抽象概念的一種語言能力,這種能力通常必須透過學校教學過程中慢慢學會。比如在單一語言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通常小學二年級就都能用第一語言解釋什麼叫「光合作用」(植物中的葉綠體利用陽光把水跟二氧化碳轉變成葡萄糖並釋放出氧氣),但是對多語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就十分困難。除了「葉綠體」「二氧化碳」「葡萄糖」這些日常生活中根本不會出現的專有名詞以外,孩子在生活中也比較少接觸「轉變」「釋放」這些動詞。想像一下,現在我們都已經知道什麼叫光合作用,只要查字典就能大概地用英文解釋什麼叫光合作用,但是多語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並不理解「光合作用」的含義,當學校老師用chloroplast、carbon dioxide這些詞解釋光合作用時,第一語言是中文卻必須在英語環境中上學的孩子就算查字典也是查到「葉綠體」、「二氧化碳」這些陌生的單詞,這樣的孩子其實是要花上比別人更多的心力和腦力,才有辦法用第二語言去學習新事物新概念,達到同齡母語話者的語言能力和學力。






    研究多語教育的學者Jim Cummins曾用騎腳踏車來比喻多語環境中的語言發展,兩種語言都發展得很平均很好的孩子就像騎著前後兩個輪子都很大的腳踏車,可以前進得非常快(barance bilingual)。而兩種語言之中有一種語言發展得比較成熟,但另一種語言發展得比較沒那麼成熟的孩子則像騎著輪子一大一小的腳踏車,雖然比較難保持平衡但也能夠前進(dominant bilingual)。而兩種語言發展得都不夠成熟的孩子則會像騎著前後輪都很小的腳踏車一般,在語言運用和其他學科學習方面會顯得比較緩慢(double limited bilingual)。但這不代表孩子的智力或邏輯思考能力發展遲緩,只是語言發展一時之間限制了他的學習能力。透過適當的多語教育,孩子可以達到同齡人的發展水平,並且能夠有很好的語言學習及認知理解新事物的敏銳度。






      一般學界認為在雙語環境中成長的孩子要自由使用兩種語言的「生活語言能力」起碼需要花兩到三年,而掌握「學習語言能力」則需耗費6到10年不等,這個時程還會依照孩子接觸第二語言的時期和接觸的頻率等等因素而有所變化。基本上每種語言接觸的頻率越高範圍越廣,這個時程就會縮短,接觸的頻率越低範圍越窄這個時程就會拉長。另外,接觸的語言越多語言類型差異越大,也會需要更多時間,例如英文中文雙語環境跟英文西班牙文雙語環境比較之下,英文跟西班牙文的語言類型比較接近就會學得比較快。總歸一句話,在多語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如果每一種語言都發展得很好,若不是天生就有語言天份,那麼他必定是接受了充分的多語教育,本身也努力去學習各種語言才能辦到。絕對不是在美國長大理所當然英語講得好,或是只要回國了中文就能在短時間內「撿回來」,那麼輕而易舉的事。






    那麼重點來了,宜嘉的狀況又是怎麼樣呢?就這些年來兩人公開說過的成長經歷來看,段宜恩在美國出生長大,幼年曾隨家人在巴拉圭(官方語言是瓜拉尼語和西班牙語)待過幾年,之後又回美國上學。就讀的學校學生有8成以上是華裔,在家中則被要求說中文。18歲畢業後到韓國從頭開始學韓文,他接觸語言的先後順序應該是中文→英文→西班牙文→英文→韓文→日文等等其他語言。段宜恩在雜誌訪談中曾提到當年回美國上學時又得重新學英語,感覺很吃力,並且在直播中想不起西班牙文,說道「我的西班牙文全忘光了」。以段宜恩的情況,在學校語言成績不太好、說自己「從小就不喜歡讀蘇」喜歡帶ipad聽音樂、說英語時有蠻重的腔調,這些跡象顯示他有可能是屬於dominant bilingual(其中一種語言發展得比較完善的多語話者)或是double limited bilingual(兩種語言發展得都不夠完善的多語話者)。究竟是因為性格安靜內向對語言運用不自信所以語言才會發展得比較慢,還是因為語言發展比較慢所以漸漸的話變少個性變安靜,可能也是互為因果吧。再次強調語言發展不平衡跟智力或邏輯思考能力發展遲緩是不一樣的狀況,以段宜恩的例子來說,從他在解謎遊戲跟玩魔術方塊的表現看來他的智力跟邏輯思考能力應該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看他跟大家一起講話時可以發現,掌握發話接話時機(trun-taking)和單獨解釋描述某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對他而言都是比較不擅長的領域。






    在香港出生長大的王嘉爾,最早接觸的語言應該是粵語跟外婆家的上海話,之後在國際學校上小學開始則是粵語和英語雙語環境,在那期間可能也學習中文(普通話)。在擊劍隊集訓比賽時接觸法語等其他語言,然後17歲到韓國之後才正式學習韓語。王嘉爾經常說他能說很多種語言但每一種語言都不到能夠寫論文的程度,加上從他上節目講話的用字遣詞,我猜他的語言發展應該是比較接近dominant bilingual(其中一種語言發展得比較完善的多語話者)。並且他對自己的語言發展程度很有自覺,有意識的去補強自己不足的語言能力,例如會去看成語書學中文成語等等。雖然他的第一語言是粵語,但是他也在訪談中提過他想事情跟作詞時通常是用英文。不過還記得他在fly的showcase上問老段serenity(寧靜、沈著、晴朗)怎麼發音嗎?serenity以英語母語話者來說大概是中學生程度的單詞。老段在直播中說不出煉乳的英文condensed milk,或是跟老王兩個人搞半天解釋不出Hard Carry的意思,其實都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兩人都屬於語言發展不是很平均的多語話者。雖然Hard Carry是個韓語造語,但是若能用英語講出「力挽狂瀾的人」大家就能理解是什麼意思,這似乎超出了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同樣情況也出現在斑斑身上,斑斑的英語應該大多是從日常生活交談中慢慢學會的,雖然能用英語跟人尬聊,但偶爾也會講不出2月3號(February 3rd)這種基礎語彙。不過以斑斑的狀況而言,在他接觸第二語言韓語時差不多過了臨界期(critical period),他的第一語言泰語已經發展得很穩定了,所以在認知事物上應該比較不會有困難。(注:臨界期假說是指在母語發展尚未成熟的期間再學習另外的語言,有時可能會造成包含母語的兩種語言發展都不完全的情形。一般認為臨界期在9歲到15歲之間。)宜嘉則是在臨界期之前就接觸多種語言,簡單來講就是想事情的時候腦子打結的狀況可能會比較嚴重…。就我個人觀察,段宜恩跟王嘉爾的英文語言運用能力跟呆六的雞哥和小花、或是師兄下午班的澤演尼坤相比,雞哥小花跟澤演尼坤應該更佔上風。同時段宜恩跟王嘉爾在生活與工作場合中肯定也被質疑過,為什麼明明是美國人/中國人卻不會用一些「感覺上應該很簡單的」英語/中文。粉絲們讚嘆段宜恩王嘉爾會講多種語言好蘇好帥氣時,應該也要對這兩人在多種語言環境中生活成長的辛苦與他們付出的努力給予更多正面評價,更加包容理解他們講話慢、想不起中/英/韓文怎麼說或是不小心說錯話的時候,這也是姨母寫這篇文章最主要的目的。畢竟內心的想法難以化為言語已經很沮喪,如果旁人再打擊自信心或加以嘲笑那真的是非常令人難過的事。


 


 




 ・・・接下來的內容牽涉到CP情節,請不喜CP的人自行略過囉謝謝・・・




 


    


    許多人認為宜嘉之間的默契之深,是因為他們之間有共通的語言。姨母認為與其說有共通語言,不如說他們對心中浮現的意念難以用語言表達這件事有共同的切身之痛,那或許才是兩人之間產生羈絆的關鍵。忘了在哪個影片裡看到老王雙手隨便畫個圓老段就替他說出「那是氣氛,他是想製造氣氛給你」。更明顯的團綜Hard Carry花絮裡老王堆了個小山,老段看了大喊Volcano!老王一臉驚奇「你怎麼知道?!」。老段有時只是嘴巴動一動老王就喊「馬克哥要講話了大家快聽他說話」。還有老王對老段冷笑話的無限捧場也是他鼓勵老段開口的實際表現之一。斑寶開完笑說他們用body language意外地十分中肯,他們之間的確有很多交流不是建立在語言溝通上,而是無意識的感覺到對方想表達什麼,心領神會。偶像這個行業,再不想講話的時候也得講話,得炒熱氣氛,得抓住時機妙語如珠才能被人關注。老王在錄節目或直播裡常講的那句「不好意思請幫我編輯掉」大概也是發自肺腑,不適當不合宜的話就請大家自動忘了吧,要是每一句話都認真,說話的人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更何況是還不夠熟悉的語言呢。再加上韓語裡有敬語平語之分,在這樣高度要求「在對的場合,用對的語言,跟對的人說話」的環境之下,有一個不需要多說話就能明白你內心所想的人,不需要你字斟句酌就能全然接受你傾訴的人,那個人想必會成為內心的避風港吧。我們也能看到老段以前講話時常一邊捏老王的腿,或是老王安靜下來時會揉揉老段的後腦勺。肢體接觸下意識反映了心理上的不安需要緩解,在姨母接觸過的青少年之中也有需要靠捏捏小玩偶抒壓才能夠好好上課學習的孩子。切身體會在眾人面前講話,擔心說錯話或說不出話時的窘迫緊張,並且給予心靈上慰藉,我想他們之於彼此,就是這樣重要的存在。這樣的感情會不會從患難見真情發展成愛情當然只有本人才知道,不過從目前能觀察到的他們之間的相處模式看來,這份感情是很難被其他感情取代的。宛如知心大哥在各方面都能耐著性子說明的朴珍榮,和同樣身為外國人知道在外語環境中工作生活有多麻煩的斑斑,可能在心理上與他們的距離更近一些。不過珍榮沒在國外生活過,斑斑跟他們的年紀又有點差距(老段17歲時斑斑只有13歲),接觸第二語言的時間又比他們更晚一些,有些感受,可能只有他們之間才能明白。






    話說師弟在節目上爆料宜嘉斑練習生時期常偷跑出去玩,當時便有鳥寶寶猜測老段帶斑斑打撞球森尼跑去會女友,森尼也在香港的廣播節目中自爆語言學得快跟練習生時期交了韓國女友有關,大家都知道只是不說而已(森尼你這孩子要不要這麼老實XD)。這麼說來韓語始終不見突飛猛進的老段難道是一直沒交韓國女友?傳聞中的緋聞女友師妹團的Sana小妹妹又是個櫻花妹子,照理講兩個人只能講韓語溝通的話那韓語應該要有進步的呀,Sana現在講日語都一股濃濃韓語腔,用韓語主持比紅貝貝的Irene還不會吃螺絲了,怎麼老段還是…嗯嗯嗯?又想起以前宜嘉兩人冷戰期跟筆哥小七一起直播時,老段被問到怎麼增進外語能力,當時老段中規中矩地回答可以多交朋友練習,老王卻硬生生來一句「哥那時的朋友只有我,我們兩個人要怎麼練習外語啊!」這吐槽信息量巨大酸中帶甜又有點虐,配上老段被一語中的卻絲毫不反駁反而笑得嘴都要裂似的表情,不知道這兩人現在回憶當年一起渡過的那段時光,又會是什麼樣的心境呢?


 



评论

热度(303)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